勿施于人上一句是(言而有信的上一句是什么呀)
勿施于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1、同义句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译文:
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的,我也不想给其他人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典故: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对这一句都不陌生也深知其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修养。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或不想要的东西或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去想、去要等等。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切不可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要求别人,这即是自私、也是缺乏素养的表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
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心去和世界进行沟通,才会给自己少树立敌人。否则,会四面树敌,人生路越走越窄。
从处理人际关系的层面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当有用处。比如,老板给甲乙两名员工布置了相同的任务,甲因为综合能力要远远超过乙,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乙没有完成。这时,不管是老板还是甲员工,都不能去训斥,甚至挖苦乙员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释义: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2、出自于《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释义: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回答道:“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
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没人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慧,也会照您说的话去做。
同义句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篇》作者·佚名。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释义:子贡说:“我不愿做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可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释义: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的,我也不想给其他人。
反意句
己所欲者,亦施于人。
释义:自己希望得到的(好的东西)也希望别人能得到."
出处:《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乎施于人.”此可见,“忠恕”本是统一的,而“恕”亦可包含“忠”.也就是说,若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仅可以谓之“恕”,而且亦可谓之“忠恕”。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回答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己所欲,必有当施于人.”
扩展资料
论语引证:《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