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的利与弊(三峡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长江三峡的利与弊这个问题,三峡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1、亿2千万吨的二氧化碳。还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这不仅对中国环境是一个改善,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改善也是有意义的。这是三峡工程对环境有利的一面。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它要淹没土地,但淹没的都是一些贫瘠的土地,数量很少;它要搬迁居民113万人口,但搬迁的都是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人口。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这些人搬迁后生活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高。这也是三峡工程由不利的一面转换为有利的一面。三峡水库没有大量森林,不是自然生态非常好的地区,当然也会淹没一些文物,这是古代居民在这里留下的一些遗迹。但三峡工程兴建后,一些重要文物都得到了搬迁和保护。利与弊比较,利大于弊。所以中国政府于1992年作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定。
2、发电(输电距离是500千米的华中地区和1000千米的华东、广东地区,而且有环境效益),
3、航运(宜昌至重庆600千米的川江航道,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三峡工程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航运条件)
4、环境效益(影响主要在中下游,有利于中下游吸血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委琐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部气候)
中国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1、防洪方面我国非常典型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均匀,三峡工程修建非常有效提高下游防洪标准,而且还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长江三峡工程,直接确保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守护神电力方面。
2、总发电量达1050亿度,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心输电距离均约1000公里内,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心航运方面。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大益处。
三峡工程的利弊是什么
1,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
2,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3,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降低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为了三峡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牺牲,淹没大片良田、搬迁成千上万的工矿。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
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有什么利和弊
上游筑坝拦水可以调节水流量,降低洪水对中下游的影响,水利工程设施例如大堤还可以防止潮沙和河水对对岸的冲刷,保持水土,对低洼城市具有防洪作用,防止:洪水对农业的伤害。
解决地方用水,合理分配水利资源。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也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大坝蓄水后,使上游河道变宽变深,改善上游航运条件,减少了季节对航运的影响。
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吉能源,减少燃油,燃煤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如三峡水电站有力的解决了中国南方的能源危机,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旅游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湿度,改善周围植被的生长,促进旅游业。
如都江堰担负着四川盆地农田的灌溉、成都市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修库筑坝会改变流速、水温、水位等信息,必然会影响到鱼类的产卵和生长。其中一些大坝的建设更是切断了其洄游通道,使得一些鱼类无法产卵而数量明显下降,影响了种群繁殖。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会导致了部分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逐渐沉淀,造成水库淤积,对泄水建筑物腐蚀,进一步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盐碱化问题,上壤肥力下降,造成大面积土壤的久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多建在断裂带和地质灾变区上的水库,水体聚集,导致地壳结构变化,可能成为诱发地震的条件,如现在三峡工程的最大弊端,齐岳山东北断裂,并很可能引发地震。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